爱故里—爱到骨子里

标题: 昔日干枯湖泊河流重现,新疆正在变为塞上江南?(一)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爱故里    时间: 2021-5-5 09:51
标题: 昔日干枯湖泊河流重现,新疆正在变为塞上江南?(一)
昔日干枯湖泊河流重现,新疆正在变为塞上江南?


来源:地理公社

(, 下载次数: 22)

自唐以来
曾经水草丰茂的中国西北地区
大河日渐萎缩
广泽归于流沙
唯存楼兰古城的残垣
依稀诉说着
丝绸之路
当年的葱茏与繁华

岁月流转
沧海桑田
如今的大西北
古河重启
大湖再生
沙漠成绿洲
西北变江南
这究竟是昙花一现
还是
春风又度玉门关

(, 下载次数: 26)
动画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一系列信号表明,中国西北地区正从暖干向暖湿转变。





壹   大湖重生

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
王维一首意境雄浑的边塞诗
不仅惊艳了整个大唐
更让后人得以窥见
当时西北边塞丰沛的水量

其实
从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
穿越河西走廊
并非文学作品里黄沙漫天的
艰险之途
反而是绿洲遍布的
一路繁华

(, 下载次数: 26)
洁白的雪峰,火红的彩丘,葱绿的河谷,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,丝路遗风魅力尽显。摄影|李勇俊

唐后期
气候由温暖逐渐转向寒冷
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西北地区
自此
河流萎缩
绿洲消失
曾经烟波浩渺的罗布泊
逐渐湮没于漫漫流沙
正如史学家们和地理学家们一致认同的那样
气候与人类文明进程
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
此后千年
丝路曾经的繁华
黯然归于沉寂

(请横屏观看)
(, 下载次数: 21)
嘉峪关,牢牢扼守在河西走廊西端最狭窄的地方,也见证了西域商道曾经的繁华。摄影|王金

20世纪末期的
世纪之交
一系列转变悄然到来
整个大西北
逝去千年的大河重又焕发青春
古湖重启
碧波盈盈
汉唐荣光
似将重归河西走廊

(请横屏观看)
(, 下载次数: 25)
每年夏季,怒放的野花将河西走廊山丹、民乐、肃南一带变成花海。摄影|王金

千百年来
河西走廊
不仅是王朝屯兵戍边的
前沿阵地
更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
它所依赖的
正是疏勒河、石羊河、黑河三大内陆河的哺育

(, 下载次数: 24)
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,尾闾湖均位于沙漠之中。


疏勒河
古名“籍端水”
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中
排名第二
疏勒河和党河交汇形成的河道湖
即为哈拉诺尔
面积最大时曾达70平方公里
相当于12个西湖
从清代开始
水面开始萎缩
并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
彻底干涸

(, 下载次数: 25)
哈拉诺尔黄沙遍布,广袤荒凉。摄影|行摄大圣

然而
2016年秋天
哈拉诺尔水面重现
2017年春天
漫水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
干涸60余年的哈拉诺尔
竟然碧波荡漾
重现了戈壁观海的美景

(, 下载次数: 24)
哈拉诺尔天水相连,远望宛如“大海”。摄影|行摄大圣

无所不能的大自然
似乎为了证明这一切并非偶然
2019年10月中旬
满溢的哈拉诺尔湖水
一路向西
沿着干涸了近300年的疏勒河故道
长驱140公里
流入更西端的尾闾湖哈拉齐
在库姆塔格沙丘间
形成一片片梦幻般的小湖泊
波光潋滟
草长莺飞
成为野骆驼和普氏野马的乐园
看惯戈壁黄沙的敦煌市民
争相前往
一睹内陆观海的奇景
(, 下载次数: 26)
哈拉齐现有水面5平方公里,而汉代达到200平方公里,相当于西湖的35倍。摄影|行摄大圣

石羊河
古名谷水
位列河西走廊第三大河
蜿蜒流转250公里后
在民勤绿洲消散于腾格里沙漠

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闾湖
西汉时期称潴野泽
广达4000平方公里
与青海湖面积相当
1959年完全干涸之后
流沙肆虐
形成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
民勤绿洲岌岌可危

(, 下载次数: 23)
民勤四方墩滩的村民,利用草方格阻击流沙,保卫家园。供图|青梭公益

2010年秋季
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
一面湖水
悄然出现
2020年
水面扩大为26.7平方公里
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
彻底打破了
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对它的合围
民勤绿洲
沧桑历尽
又绝处逢生

(, 下载次数: 23)
青土湖畔,10万亩芦苇蓬勃丛生。供图|民勤

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中
黑河居首
一江雪水向北流
终于居延海
《水经注》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
古称居延泽
相传老子在这里得道成仙
西王母在这里宴请周穆王
历史记载
一代战神霍去病
从这里四度出击匈奴
王维诗赞
“居延城外猎天骄,白草连山野火烧”
如此人文荟萃之地
广达3000平方公里的居延泽
竟于1961年被流沙掩盖


(, 下载次数: 23)
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古湖盆,枯死千年的胡杨。摄影|刀光间

2000年伊始
600多年未进水的黑河古河道
再度大河奔腾
浩浩汤汤
一泻千里
历尽沧桑的居延泽
涅槃重生

(, 下载次数: 24)
2020年,居延海扩展到66.3平方公里,相当于12个西湖,为百年来最大。摄影|望萌

在大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
一系列江河湖泊的起死回生
并非孤立存在
不仅甘肃河西走廊的江河
纷纷复活
更为广阔的新疆大地上
一众湖泊
也已悄然恢复青春

(, 下载次数: 24)
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新疆的湖泊以内流湖为主,对于降水和气候非常敏感。

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
为新疆最大的咸水湖
1987年
萎缩至499平方公里
近年来入湖水量大增
2020年
水域已扩大到805平方公里
增加了60个西湖的面积

(, 下载次数: 26)
艾比湖鸭子湾。丰富的水源补给让周边湿地重现生机。摄影|望萌

台特玛湖
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
是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的尾闾
上世纪中期
塔里木河下游300公里断流
台特玛湖彻底干涸
随同一起消失的
还有罗布泊

自2000年起
上游的大西海子水库
21次开闸放水
84.3亿方清水流入塔里木河故道
胡杨再次茂密
红柳再次遍地
静水再次深流
台特玛湖归来
正如少年

(, 下载次数: 19)
台特玛湖边的植被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摄影|王汉冰

218国道横穿台特玛湖
行车其上
宛如水上公路
漫江碧透
流彩溢金
谁也无法想象
曾经枯竭的大湖
竟能迎来
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

(, 下载次数: 23)
湖周的湿地,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。摄影|韩亮

在更为干旱的
青海柴达木盆地
遥感监测数据显示
2009年以来
大部分湖泊
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
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
1976年
面积仅为40.4平方公里
如今增长到了103.94平方公里
相当于原来的2.5倍
而在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
洪水泛滥
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

(, 下载次数: 26)
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台吉乃尔湖区为那棱格勒河尾闾,其变化赖于自然,也兼人为。

那棱格勒河
柴达木盆地第一大河
源于昆仑山脉的雪莲山
最终汇入台吉乃尔湖区
2010年7月
那棱格勒河发生特大洪水
采盐企业在东、西台吉乃尔湖
抢险救灾
分别修筑数十公里长堤
封堵入湖通道
11亿方洪水另辟蹊径
鸭湖面积迅速扩展到300平方公里
形成世界罕见的水上雅丹

(, 下载次数: 23)
鸭湖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 ,再经西台吉乃尔湖北岸的苦水沟,绕道流入最西端的一里坪湖。摄影|姜曦

由于长堤的阻挡
东台吉乃尔湖失去了河水补充
水位下降
泥沙逐渐沉淀
显得尤为清澈
这个古老的硫酸镁亚型盐湖
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
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
遗世独立万年
终于破茧成蝶
羽化为仙

(, 下载次数: 20)
东台吉乃尔湖饱含高浓度盐分,析出的盐结晶使湖底呈现出特殊的纹路和节理,在光线的折射作用下,湖水呈现出斑斓的色彩。摄影|姜曦

这一抹大西北的蒂芙尼蓝
丝毫不逊色马尔代夫
复活的东台吉乃尔湖
成为茶卡盐湖之后
又一新晋网红打卡地
无数人慕名而来
于水天相接处
步入洁白长堤
恍如来到了
梦中的世界

(, 下载次数: 25)
纯净的湖水倒映着蓝天,爱如潮水。摄影|姜曦

短短几十年
从河西走廊到塔克拉玛干沙漠
从准噶尔盆地到柴达木戈壁
整个大西北的内陆湖泊水位
呈现全面上升趋势

内陆湖泊的变化
是气候变化的一面镜子
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
湖泊面积的扩大
主要源于河川径流的增加
而河川径流来自降水以及冰川融水
西北湖群的扩大
意味着由暖干转向暖湿
一场气候巨变
正在静悄悄地发生



贰   变暖变湿,西北是否成江南

施雅风院士
中国"冰川之父”
多年来深耕西部冰川
早在20世纪80年代
他就关注到西北降水增多的变化
敏锐地意识到西北气候的转型
并成为这一世纪巨变的
发现人
(, 下载次数: 23)
从1957年开始,施雅风(1919-2011年)踏遍西部的雪山冰川,成为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。供图|沈永平

1987
历史应该记住这特殊的一年
正是在这一年
西北西部地区气候
出现向暖湿转型的突变
天山中部的博斯腾湖主要补给源开都河
在大山口站的年径流量
从1986年的24.7亿方
增加到2000年的49.7亿方
整整翻了一番

(, 下载次数: 23)
开都河迅猛的年径增量,可以直接指示天山山区降水和冰川融水大幅度增加的特征。摄影|王汉冰

2001年
施雅风从胡汝骥教授的论文中
得知博斯腾湖自1955年有记录以来
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
面积也缩小了13%
但从1987年开始
湖水出现前所未见的快速上升
至2001年
博斯腾湖水位
已恢复到1956年丰水期的水平

(, 下载次数: 22)
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2002年,博斯腾湖水位累计上升了4.5米,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米。

博斯腾湖的降水量和入湖径流量
显著超过了
蒸发量、输出量和灌溉用水量之和
湖区连续15年未见衰减的
水位快速上升
指示山区水文环境发生了
重大变化
施雅风由此推断
西北气候
已出现向暖湿转型的明确信号

(, 下载次数: 27)
2002年,博斯腾湖面积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,相当于200个西湖。摄影|王汉冰

2002年6月
施雅风带领团队远赴新疆
深入调研
西北暖湿化的轮廓逐渐清晰
2002年9月
在施雅风的倡议下
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
联合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
新疆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局等10个单位
在兰州举行研讨会
科学家们基本认同了
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假设
并对其产生的影响前景
做出评估和预估

(, 下载次数: 26)
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
通过综合评估河川径流量、湖泊水位这些气候转型信号,施雅风把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分为三个区域:即显著转型区(出现显著变湿),轻度转型区(出现变湿趋势)和未转型区(持续暖干区)。






欢迎光临 爱故里—爱到骨子里 (https://www.iguli.net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