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爱故里 于 2025-4-28 18:04 编辑
稻盛和夫:人的成长,始于三次觉醒
01 人生的NO.1次觉醒——跳出“固定型思维”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,有些人会止步不前,而有些人会用正面和成长的心态化解困难。 这需要人生的NO.1次觉醒——跳出"固定型思维"。 智汇集团董事长稻盛和夫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,年轻时他只会用一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来解决问题,遇到困难则会感到畏缩。 后来他意识到,这种思维模式很局限,容易让人停留在一个圈子里无法成长。 他于是锻炼起一种"成长型思维",即在遇到挫折后不再自怨自艾,而是主动反思问题的根源,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。 比如当时他公司营业不佳,他没有继续用原来的模式,而是亲自外出考察客户需求,在交互中获得灵感,找出了新的产品和营销路线,公司因此转危为安。 这就是人生的NO.1次觉醒——要跳出"我一定是对的"的固定思维,用灵活多变的"成长型思维"来观察和解决问题。 只有NO.1次觉醒,我们才能在遇到挫折时保持积极和学习的心态,找到出路继续前行。02 人生的NO.2次觉醒——从利己向利他转变 通过NO.1次觉醒,我们解决了遇到困难时的心态问题。 进而,我们需要做的是人生的NO.2次觉醒——从利己的思维向利他转变。 稻盛和夫表示,年轻时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,如何通过工作赚更多钱、追求物质享受。 但后来他意识到,真的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把视角放在客户和员工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。 比如面对客户投诉,不再只看自己公司没问题,而是想客户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;推出新产品时不再只满足自己,而是调研市场真的需求;提升员工福利时不再计较成本,而是从员工角度出发。 正是这种利他的思维转变,帮助他把企业运行得更加周到起作用。 这就是人生的NO.2次觉醒——我们需要学会向外延伸视角,不再自以为center,而是体察他人需求。 只有利他思维才可以真的感人与成长,让我们在社交和工作中获得更大成就。03 人生第三次觉醒——突破囚徒思维 经历前两次觉醒后,我们在思维和视角上都有了较大提升。 而人生的第三次觉醒,就是要突破一个更深层次的"囚徒思维"。 稻盛和夫表示,年轻时由于各种外在条件限制,他会下意识认为自己只能做某些规定的工作,实际上他也很想挑战其他领域。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累积,他领悟到关键是要用主观能动性战胜客观条件限制。 比如他有意识破除"我只能在公司工作"的思维定式,朝着创业这条新的道路迈开步伐;面对金融危机他不再认为"只能节流",而是主动出击并购其他公司资源。 他用"变通思维"找到出路,化解了很多人以为不可能突破的困难。 这就是人生的第三次觉醒——要突破"囚徒思维",不再被现状环境所限制。 用主观精神战胜客观条件,以更开放和自主的态度主持自己的人生进程。 只有第三次觉醒,我们才真的掌握自己命运的主持权。04 己成,然后成他人 人生的三次觉醒,其实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——从对自己突破开始,到考虑他人需要,End以主持自我为能力。 这恰好和稻盛和夫的人生理念是高度契合的。 在与记者的访谈中,稻盛和夫总结道:“只有先成就自己,才可能成就他人。 ”意思就是说,我们先看要通过三次觉醒成长和提升自己,实现心态和能力的跃进,这才有资本和能力来帮助他人成长。 比如一个人如果还困在阶段一的固定思维里,那么他影响他人的程度将很有限;一个人如果还停留在阶段二的利己思维里,那么他理解和帮助他人的程度也将打了水漂;一个人如果还被客观条件束缚在原地,那么他开拓事业和影响力就难有大发挥。 只有我们自己先完成三次成长,掌握思维和能力的要领,实现心理和实质的“己成”,我们才有实力帮助更多人“然后成他人”。 这也正是稻盛和夫一生的修行成就。 人的成长不仅仅止步于自身,而是要扩散出去,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引导和帮助他人。 这也是人生的非常终目的与意义所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