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注册 登录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
搜索

永春尝鲜——黄饭和“咯摊”



8月,和几位好友自驾,去福建永春小住。永春县属泉州管辖,有众多山林,芦柑和佛手茶享誉海内外,我们此行为拜访茶山而来。

顺着盘山公路蜿蜒前行,茶山顶上是果树环绕的民宿,一排历史悠久的红砖屋前,柠檬结出青果,低垂到草地上,佛手、香蕉、蕃石榴……,在叶间探出头来。两棵巨树之间挂了投影屏幕,晚上可以看露天电影。民宿主人刘教授为我们冲泡单枞水仙古树茶,入口清冽,回甘悠长,不懂茶的人都能品出这是绝妙好茶。教授坐在硕大茶桌前,娓娓讲述茶山故事,讲永春黄饭、“咯摊”……闽南味儿的普通话让我们听得入了迷,对黄饭与“咯摊”生出无限向往。

傍晚,我们吃到了包在芭蕉叶里的黄饭,拆开包裹的麻绳,米饭鸡腿牛肉土豆条……好重一包。教授说,这其实是当年茶农劳作时带上山的便当,要管一天,所以都是饱肚子的干货,能量满满。

我对饭粒呈黄色感到疑惑,教授说制作时除了椰浆和香料,还加了姜黄汁,煮出来米饭呈黄色,还补了一句“一定要吃完才有好运气”。不知这句是真是假,反正我这个实在人当真了。众目睽睽之下,慢条斯理吃完了足有一斤重的黄饭。一边吃一边抬头看花格窗外的炮仗花藤,如果年末来这儿,炮仗花正当花期,那情景一定美不胜收。

隔天教授带我们去永春县城闲逛,他是当地人,对永春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,聊完老城历史,又领着我们去吃有故事的“咯摊”。“咯摊”由几百年前永春五里街许港码头传播开来,彼时的许港码头是泉州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内地首站码头,航运繁盛,车水马龙,码头工人忙于营生,“咯摊”是他们下工时用餐的一种方式,自由自在、味道鲜美且价格低廉,数百年来,逐渐演变成地方特色小吃。

“咯摊”类似火锅,店主只需准备桌椅和高汤,工人下工后,来到桌前,将自己带来的食材放入热汤中烫熟,吃饱就走,下一拨客人也用同一锅沸水,或者素不相识的人同时下菜,共同享用,吃着吃着就成了朋友。对于码头工人来说,这样方便快捷、热气腾腾的“咯摊”,无疑是劳作一天后最好的慰藉。

我们也像当年的码头工人,围坐桌旁,两大锅白色的大骨高汤翻滚着,猪肺、猪肝等以猪内脏为主的食材裹上地瓜粉,整整齐齐码在盘中。永春老醋拌的调料里点缀着香葱,煞是好看。碗中舀一勺葱沫,滚烫的骨汤往里一浇,逼出香气,喝一口格外鲜甜。我们学教授,用漏勺舀着食材,在高汤里煮片刻,捞出来蘸调料吃,肉香夹杂着酱香,味道层次分明,在唇齿间碰撞留鲜。

刘教授笑眯眯地看我们吃,不时给我们讲永春典故,我抛出疑问:“‘咯摊’为什么叫‘咯摊’?怎么写?”教授微微一笑:“说实话,我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两个字。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样的,因为煮熟的食物在汤锅里发出‘ko ko ko’的声音,与闽南语中的‘咯’相似,当年卖这种食物的都是码头边的临时摊点,卖‘咯’的摊就是‘咯摊’啰!”

许知远在《十三邀》里问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导演陈晓卿:“你为什么喜欢研究美食?”陈晓卿回答:“我们探索食物,其实是用食物去研究一切。比如宫廷菜只能用五个字去形容:营养和安全,而民间食物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生长力。”

确实,吃过永春黄饭和“咯摊”,让我了解了这两种民间食物背后的故事,它们随老永春人的劳作生活应运而生,又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良和变化着。黄饭适应茶农从早到晚的茶山劳动,扎实、便携、不易变质,时代变迁,荤素比例悄悄发生了变化;“咯摊”价格低廉,方便快捷,是码头工人的用餐与社交方式,一顿“咯摊”,既抚肠胃又抚人心,多划算!物流发达的今天,码头工人退出舞台,“咯摊”并未消失,永春人借它怀念从前,外乡人通过它了解永春,不论挫折失意还是老友同游,一顿“咯摊”,一包黄饭,美食承载时代记忆,也是每个人的生命印记。看来,未来日子要多探访这样的民间美食呢。

发表于 2025-3-4 14:05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回复 | 使用道具 举报

该帖共收到 0 条回复!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美图秀

    • 人到中年,最高的境界,只有一个字,你知道
    • 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043:世界首富马斯克:
    • 饭量大小决定寿命长短?研究发现:饭量减少
    • 隔夜肉、隔夜菜、隔夜茶和隔夜蛋,哪种不能
    • 为了心爱的球队,这个73岁老头还在创造奇迹
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爱故里 ( 粤ICP备16065722号-1 )

GMT+8, 2025-5-4 13:36 , Processed in 0.089518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10093.net X3.5

© 2009-2019 Shiyu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